2021年,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DZ/T 0374-2021)推荐性行业标准。规范内容涵盖绿色勘查实施方案、施工道路修建和场地平整、项目驻地管理、各种勘查手段的绿色施工、环境的修复治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环保要求,一般适用于陆域的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活动。
绿色勘查是指在地质勘查全过程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通过运用高效、环保的方法、技术、工艺和设备等,减少或避免对生态环境能够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对受扰动的环境做修复,实现地质勘查、生态环保、社区和谐的多赢效果。(规范3.2)
钻探场地,应依据现场地形条件和工作需要,对钻探设备、附属设施、材料物资、临建设施等做到合理布置,优化功能分区。其中,附属设施中的钻井液循环系统(清水池或泥浆池、废浆池等)可不与钻进施工布置在同一场地。当多个钻孔在同一区域同时施工时,合乎条件的可布置一套共用的钻井液循环系统。(见5.2.2)
项目驻地宜优先就近租用当地民居或公共建筑物。新建项目驻地,应考虑安全、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避开水源保护区、水库泄洪区、病险水库下游、强风口、高压走廊影响区域,选择在基础稳定,周边截、排水良好,无地质灾害及山洪灾害隐患,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区域进行建设,尽量采用对环境破坏较小的设施。(见6.1.1)
应控制驻地占地面积,合理规划布局项目驻地工作区和生活区。生活区应保障相关配套设施,保持安全、卫生、整洁。临建设施宜基桩架空建设。(见6.1.2)
项目驻地应明确绿色勘查岗位工作职责,建立配套管理制度,规范设置项目概况、环境保护措施等标示牌,驻地管理应符合DZ/T0351-2020要求。(见6.2.1)
优先采用公用电网,如自行发电,应采用低噪声和低污染物排放的发电设备。(见6.2.2)
工作区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GB50869要求处置,确保驻地人身、环境安全。(见6.2.3)
生活区的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定期送往就近垃圾处理地,按规定进行公共垃圾处理。远离公共垃圾处理地的餐厨垃圾和无毒无害可降解的垃圾就地掩埋;对有毒有害的垃圾应回收处置;自建厕所应远离水源或采取防渗措施隔离水源,防止水环境污染。(见6.2.4)
钻探施工设备应在满足4.2.2和地质勘查目的的前提下,合理选用易于搬运、安装和拆卸且占地面积小的设备。设备运输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对于钻探设备难以进人的地区,宜选用模块化便携式或履带自行式设备,避免和减少新修建道路。有条件的可采用直升机吊装设备物资。(见9.1.1)
钻探施工应使用先进的钻进工艺,在满足地质勘查目的的前提下,陡倾斜矿床宜采用定向钻进技术,实现“一基多孔、一孔多支”,减少设备搬迁;采用液动冲击回转钻进、多工艺潜孔锤空气钻进等提高钻进效率,减少作业时间。(见9.1.2)
施工场地外围设置截、排水沟,确保场地不积水和免遭洪水冲刷。机坪边坡应确保稳定,坡体上无松散土石。对不稳定边坡应进行支护处理,预防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见9.1.3)
在植被覆盖区(草地、林地及耕地)钻探施工时,人行通道、运输通道、操作场地和油料存放库应架设木板或铁丝网等防滑、防压设施,有条件时架设钢网。钢网规格依据钻机型号、安装情况、场地面积等情况综合确定。油料存放应尽量避开地势低洼处,避免雨水冲走污染地表。(见9.1.4)
施工操作场地、材料物资存放场地等地面应铺设防渗材料,如厚度大于或等于3mm的土工布等。油料存放地、循环沟、浆液池、垃圾池等易发生渗漏污染的表面,应采用防渗土工布(一膜一布或两膜夹一布的土工布,厚度大于或等于5mm)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作防渗铺垫进行防渗处理,预防渗漏污染。在机台下方和设备检修区域,须铺设吸油毡。(见9.1.5)
钻井液循环系统宜采用移动式泥浆箱及管道,尽可能的避免现场开挖;确需开挖的,其容积应按钻孔设计深度进行计算,底部应铺设防渗材料来防渗处理。(见9.1.6)
钻探施工冲洗液使用泥浆时,应采用优质环保浆液。钻井液材料及处理剂应符合GB/T5005的规定。(见9.1.7)
施工过程中发现孔内严重漏失和施工现场周边泉点的水质、水量、颜色有变化时,应分析原因,确认漏失层(段),并采用环保材料堵漏或下人套管等办法来进行封堵;当发现孔内涌水时,应对钻孔中接触的承压水来控制,防止浪费和不同含水层间的交叉污染。(见9.1.8)
钻探施工中产生的废水无法循环利用需排放的,应处理至符合GB8978要求,以免污染土壤和地表(下)水。(见9.1.9)
钻探施工中产生的沉渣、废浆应设置专用存储池,经沉淀和固化处理后,应满足GB18599要求;未达到一定的要求的严禁向外排放。(见9.1.10)
施工中产生的废料、生活垃圾、钻孔渣土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洗整理,分类存储,回收利用,按相关管理规定进行现场处置及外运。(见9.1.11)
施工设备使用柴油、汽油动力设备,必要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及排气管道,废气排放符合GB3095要求。施工现场不应燃烧产生烟尘和有毒有害废气的油类物质、化学物品及别的物料。(见9.1.12)
在居民区、动物养殖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等附近施工,施工噪声应符合GB3096要求。(见9.1.13)
钻孔终孔后应按照相关设计做好封孔工作,实行全孔封闭,并设置永久性标志,确保封孔质量,以恢复地下水环境或减轻钻探施工对地下水环境能够造成的扰动影响。(见9.1.14)
钻孔验收后,对于汞、镉、铬、砷、铅、镍、铍等重金属含量较高,可能会产生污染的岩芯、岩粉,掩埋处理时,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样品扩散污染地面或掩埋后对地下水产生污染。(见9.1.15)
放射性矿产(铀矿等)的钻探施工应符合EJ/T1052和EJ/T1070要求,安全生产符合EJ275规定。(见9.1.16)
地质勘查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撤除施工场地和项目驻地的设备、不会再使用的临建房屋及水电管线等各项设施,回收各种宣传牌、标示牌、警示牌、防滑防压网、土工布,清洗整理干净场地内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见10.1.1)
施工现场清理出的固体废弃物,应按照GB18599规定处置;项目驻地及现场清理出的生活垃圾,应按照GB50869规定处置;放射性废物应按照GB15848规定处置。对现场不能处置的有毒有害废物应外运至特定处置场所做处理。(见10.1.2)
新建道路一般应根据勘查设计的基本要求尽量恢复至原地形地貌,尽可能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能复绿的地段,应满足复垦复绿的要求,场地平整不应产生新的挖损和压占破坏,新建道路经有关方面批准可保留的可不复原。(见10.2.1)
项目驻地和探槽、浅井、钻孔(钻井)施工产生的坑、井、池、沟等,用开挖堆放的土石进行分层回填,按后挖的土石先填、先挖的土石后填的顺序进行回填并夯实底部基岩碎石,再回填平整底土,达到勘查设计中环境修复措施要求。斜坡沟槽回填时,应分段进行,自下而上用袋装土石依次堆码回填,避免产生滑动及洪水冲蚀,必要时做好围挡措施。(见10.2.2)
损毁土地复原后,应将开挖前的表土均匀覆盖在底土之上,草地、林地有效覆土厚度大于20cm;耕地、园地有效覆土厚度大于40cm,确保覆土厚度及土质能满足植被正常生长需要。(见10.3.1)
仅压占但未受到挖损、污染的场地,可采取深翻、松土、培土等方式使表土达到复垦要求。(见10.3.2)
耕地复垦。采用深翻、松土及覆土换填等方法对耕地进行复垦,复垦后耕地坡度和有效土层厚度及土壤质量应满足当地农作物耕种条件,并移交土地使用人自行耕作及管理。复垦耕地质量应符合TD/T1036等有关要求。(见)
林地复绿。移植的林木应全部回植,未成活的应进行补植,无法移植的应种植,新种植的林木应结合当地气候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种植的坑穴规格及其施工等应符合林木种植有关标准要求。复垦林地质量应符合TD/T1036等有关标准要求。(见10.4.2)
草地复绿。依靠自然能力无法自我恢复的地区,剥离的草皮应全部复植、将原剥离的根系腐殖土铺垫在覆盖的表土上,再将剥离养护的植被依次紧凑铺平复植。植被复植后应适当浇水养护,确保与开挖前状态基本一致。复绿草地质量应符合TD/T1036等有关标准要求♥(见10.4.3)